《旅圖輯》這次,我們不必出國——國家鐵道博物館
歷經約 6 年籌備,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卸下籌備處的後綴,於 2025 年 7 月 31 日正式開館
國家鐵道博物館的前身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的臺北機廠,2012 年隨著台灣高鐵地 下隧道施工,拆除了與縱貫鐵路的聯絡線後停止使用
柴電工廠是第一階段開館完成度最高的展區,也是目前國家鐵道博物館唯一的收費展區
柴電工廠的一角有位陌生的面孔,是由 JR東日本 捐贈的 日本国鉄 583 系特急形寝台電車
不少人會好奇為什麼會展出這輛跟台灣鐵路毫不相關的車輛?
在 1995 年臺灣鐵路管理局取消博物館計畫後,保存車面臨拆解的命運,最終沒有任何一輛台灣營運過的臥鋪車輛保存下來。
藉由JR東日本的捐贈,不僅是彌補了沒有保存臥鋪車輛的遺憾。更是透過文化輸出給予國家鐵道博物館這個後輩文資保存的典範
行駛了半個世紀,退休來到台灣,尚未整備的車況就非常良好
KUNiGUMi, YEN TZULUM 攝於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
除了柴電工廠,第一階段開館的還有總辦公室、員工澡堂、大禮堂等區域,目前都是免費參觀
存在與不存在的記憶
組立工廠雖尚未完成整建,以期間限定的形式開放
自強號 EMU100 型、EMU300 型 通勤電車 EMU400 型,一字排開
不久前結束營運的復興號
沒有冷氣但可以開窗享受自然風的普通車、平快車,這些都是曾今陪伴兒時出遊的老朋友
也有著不存在回憶中的觀光號(1978 年停駛)
活的博物館
要說國家鐵道博物館開館最受大人小孩矚目的,那肯定是園區內的動態行駛
對比整建前的照片,可以說臺北機廠又重新活了過來
KUNiGUMi, YEN TZULUM 攝於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
由 DR2300 型柴油客車,在鐵博東站與鐵博西站間往復運轉
動態乘車體驗的車票非常熱門,需要提前預約,這次無緣乘車只能在一旁欣賞
DR2300 型柴油客車剛回到臺北機廠時的車況
KUNiGUMi, YEN TZULUM 攝於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
看著這近 90 歲的超高齡車輛,伴隨柴油引擎的油氣、轟鳴,再次行駛於台北市的地面上,是多麼令人感動
說著屬於台灣的故事
國家鐵道博物館目前開館的範圍僅有整個臺北機廠的不到三分之一,有很多地方仍待整建
看著台北機廠從停用、廢棄、爭取全區保留、博物館籌備、活化的過程,有多麼的不容易。
或許都更、重劃、開發會是更經濟的選項,但我們將再一次失去,永遠只能羨慕歐、美、日能留下的歷史遺產總是如此的多
KUNiGUMi, YEN TZULUM 攝於 2020 年 04 月 29 日 台北文創大樓
KUNiGUMi, YEN TZULUM 攝於 2020 年 07 月 20 日 台北文創大樓
KUNiGUMi, YEN TZULUM 攝於 2020 年 12 月 29 日 台北文創大樓
KUNiGUMi, YEN TZULUM 攝於 2022 年 01 月 07 日 台北文創大樓
在大禮堂食堂不起眼的一角,掛著卻是當日的日曆
感謝所有參與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相關人員的努力,雖然此次只是走馬看花,還有更多細節有待挖掘。
但我能自信的說國家鐵道博物館絕對有著不輸大英、日本大宮等博物館的潛力。值得大家常來走走,看看屬於我們的故事
最後想嘴一句,文化部居然比交通部還懂鐵道!?